(资料图)
由扬子晚报主办、钱松喦艺术馆承办、《品牌江苏》编辑部支持的第九届扬子晚报艺术节将于2023年8月3日至18日在钱松喦艺术馆以线下展出、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
本期推出的,是画家晏明先生。
晏明1961年生于扬州,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国立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原江苏省美术馆书画创作室主任、国家艺术基金评委、江苏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江苏海外联谊会理事、江苏开明画院常务副院长、江苏开明美术馆执行馆长。曾应德国、奥地利两国文化部门的邀请,分别赴法兰克福、维也纳举办个人画展。
彩墨畅神思·晏明诗情山水画的审美特质
文 | 马鸿增(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与时俱进意识和个性意识的增强,是当今中国画坛的一个重要特征。其间,画家各自的审美取向千差万别。就山水画而言,有相当一部分走的是传统的、借鉴西方的道路,然而他们各自切入传统和西方的角度有着种种差异,特别是各自艺术悟性和文化素养又有许多不同,因而所取得的创作成果也就拉开了距离。本文所要评述的画家晏明,就属于这个艺术创新的探索者的行列,由于具备悟性和韧性双重条件,他的山水画创作已形成明晰的个人风格,内涵的深沉与语言的清新,使他在当今画坛崭露头角。
晏明山水画的审美特质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色墨协奏,诗情流溢。最能体现这种个性特征的是一批以古诗为母题的作品,或称为“古诗意系列”。这些作品所创造的审美境界,不是传统意义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而是从对自然美的深入感悟中,提炼出最打动人心的若干“因子”,组合为理想化的山水,或可谓“心象山水”。作品意境清新、宁静、澄明、和谐,富于文化积淀和书卷气息。作品充满诗情幽趣,如梦如幻,高雅清丽。时而如长萧短笛,清音激越;时而似江南丝竹,萦回往复,令人动情。这类山水作品不仅具有高古的内在情韵和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而且也是现代人由心态浮躁转而追求返朴归真的心理折射,唤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泯灭已久的心中山水境界的回忆。传统情韵与现代意识在这里实现了奇妙的契合。这也正是晏明山水画受到国内外当今画坛关注和赞扬及当代人喜爱和收藏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语言的独特性。晏明信守“借古开今”、“借洋兴中”的法则,一方面,他从前辈大师那里借鉴用笔、用墨和章法布局之道,领悟虚实、黑白、开合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他又从西方绘画借鉴色彩的丰富变化和光感表现,并大量运用现代构成营造画面结构。传统意蕴和古典精神在新观念的重组下获得再生。作品中,皴擦与泼彩相汇合,笔墨与肌理相交融,水墨为骨气,色彩为神韵,共同协奏出如梦如幻的生命乐章。在他笔下,长空云烟变幻迷离,山岭奇俊氤氲灵秀,林木劲拔不乏苍润,溪流清冽欲溢画外,冰雪融融蕴含生机。宋代山水画大师郭熙有名言“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四种山水诗境,在晏明笔下都有所表现,但他似乎尤其偏爱秋色之美,所以前人诗句多为咏秋,画面境界多为秋景,也许是因为秋山明净、秋高气爽,最适合于抒写他胸中诗情的缘故。在此类作品中,他对水分和色彩的运用更为丰富微妙,充分显示出驾驭传统技法的能力和把握新技法的得心应手。层迭的色墨中透出晶莹的光影,淡雅之中铿锵有声,晕染之间棱角分明,散发出一种节奏有致、韵味绵长、既传统又现代的文化气息。
晏明的诗情山水画回荡着积极的生命意识和拥抱自然、吐纳与共的诚意,这既是一种美学追求,也是一种性格、格调的自然流露。传统型的画家多崇尚积累中的渐变,现代型的画家多崇尚变化中的积累;传统型的画家多追求完美,追求笔墨与情性的高度统一,现代型的画家多追求创意,追求整体构成的视觉张力和观念表达。从负面影响看,前者可能过于守成,后者可能浮躁浅薄。总的看来,晏明是一个折中型的画家 ,他既有对艺术现代性的深切渴望,又有对传统艺术精神的一往深情,因而他总是处于执着的探索之中,从形式与内涵两个层面下功夫。晏明的山水画的审美特质有着鲜明的江南文化气质,清丽、婉约、微茫、雅致,显现出画家机智敏捷的天性,善于将理性的思考与感情的倾泻熔为一炉,善于创造清幽奇秀、如梦如幻的诗境。
校对 陶善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